第07版:文化走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0年5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漳州侨批
  侨批信封正反面

  百多年来,闽、粤、琼总是有一大批士农工渔商不畏海途艰险,漂洋过海,到南洋一带谋生存,一大批人被瞒骗,被绑架,到外国当苦力,“卖猪仔”。当他们稍有粒积,便通过私人邮政——初期的水客和稍后的侨批局,把辛苦血汗钱寄回国内赡养亲属。后来,各国国家邮政机构、银行机构逐步把侨批局纳入管理。

  不论是私营邮政,还是国家邮政机构时期,一般来说,侨批上除了常规的地址姓名之外,左上角通常还写有汇寄的金额。在国家邮政机构尚未覆盖的穷乡僻壤,送侨批的专门或兼职人员都能把侨批送达并取得回批。

  福建省漳州市正处在两大侨区——泉州、潮汕之间,虽然华侨人数远少于这两大侨区,虽然侨批的运作和这两大侨区相似,借助地理因素,漳州侨批仍有它的特点。

  一、天一信局。一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年轻人,跟随他的从兄,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洋谋生。南洋华侨生活圈里,应该早就有了为华侨侨眷送信汇款的原始的水客,所以,郭先生的起步应该是受到那些水客的启蒙。

  当时新加坡——中国厦门的轮船客票,价格在3~12元之间。侨批局同时也必须用这笔资金选购南洋的货物到唐山变卖,才能够本并有些许利润。因为华侨的汇款一般只有4~8元钱,手续费亦很低廉。因此,侨批局也兼做海商,有些本身就是海商然后兼营侨批业。

  从水客,到天一批馆,到天一批郊,再到正式向邮政部门登记的“天一汇兑银信局”,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郭有品及其哲嗣的奋斗史,也是华侨奋斗史的缩影。

  天一信局在南洋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包括闽南人较少的越南、缅甸,在漳州,在泉州也设立了分支机构,当时要打破畛域的阻隔是要有很大的胆量,也必须与当地有很好的人脉关系。

  “天一信局”是老实的,他的招牌含义就是经商赚钱,他成功了。

  因此,集邮界的侨批研究家,侨批爱好者认为:天一信局不是最早的侨批机构,也不是经营时间最长的。泉州不少侨批局,潮汕不少侨批局,成立时间比他早,寿命比他长。但是,天一局首创了国际汇兑通信网络机构,从私人邮政、汇兑到受国家邮政、国家银行的监管,与商业银行联手,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因此,我们认为,天一信局在中国侨界的侨批局中是成立时间最早,经营时间最长,业务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侨批局之一。

  他的倒闭,甚至在闽南引起动荡,约半年之久才逐渐平息。

  天一侨批封也成了我们收藏爱好者苦苦追求,不吝时间、金钱去搜集、研究的重点物证。

  二、漳州侨批转口有两大节点。

  侨批运营流程,从收集信款、船运转口过海关、解汇送信收回批,漳州侨批与潮汕、泉州等地并无差别。但是,因为亲缘血缘地缘的关系,漳州侨批有两个出海关口,一是厦门,二是汕头。这是漳州侨批与潮汕、泉州侨批的不同之处。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在侨批收藏实践中,这特点越发明晰。

  1、厦门:西文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老大帝国的国门,厦门和汕头,被列为通商口岸。随着舶来品、洋布、鸦片的涌进,他们在南洋群岛及古巴等地,需要大量劳力。通过欺骗、绑架等手段,大批“猪仔”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中国口岸暂时集中囚禁中国劳工的“猪仔馆”有三个:厦门、汕头、香港。

  国内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迫使农民、市民多次进行反抗起义,却招来更加残酷的迫害。失败的起事者被迫逃亡海外。

  天灾人祸,迫使士农工商走向海外,以求一饱,以求生存,以求发展。

  从他们中寻得商机,发展壮大的侨批局,当然同时还会兼理新侨的出入通关,办大字,代找工作等等,他们走的线路,当然也是熟门熟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九龙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溯江而上的漳平、龙岩,侨批(包括正批、回批)的通关、转口,理所当然要通过厦门,早期还没有邮政机构监管,侨批信用戳(一般为复合戳)经常会留下厦门的痕迹,如批局在厦门的地址等等,后期就有厦门的各种各样的邮戳、邮政副戳。

  1938年5月,日本占领了厦门。对于关系沿海一带百姓的生计的侨批业,他们不敢赶尽杀绝,有个别侨批局留在厦门本岛,但大多数侨批局,以及华侨银行,中国银行驻厦门机构,仓皇逃往“万国租界地”鼓浪屿,艰难维护侨批业的生存,维护沿海侨眷与海外侨胞的联系。大量侨批通过“交通船”运到“过水”,即漳州的石码一带,然后转运泉州、漳州内地。后来泉州线侨批另辟转运点,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2、漳州南部的几个县份,东山、云霄、诏安等地,他们侨批转口节点在汕头,因为地缘的关系,他们与潮汕比厦门更为接近。虽然语言同为“闽南语系”(不是闽南话)。他们与潮汕语言相同,习俗相近,血脉相融,婚姻相通。在抗战中,潮汕与漳州同属一个情报网;潮汕闽南共产党的红色政权,同属一个领导机构。他们与潮汕乡亲共同欣赏悠扬清丽的潮剧。

  可以说,凡是潮剧流传的地域,侨批的走向就和潮汕侨批一致。所以,这几个县份,漳州的南部,侨批转口节点是在汕头。因此,侨批上出现“中国汕头诏安**地”就不会令我们感到奇怪。

  抗战初胜,1945年9月初,盟军重新占领新加坡、马来亚、印尼,死里逃生的华侨涌进批局,涌进邮局,向唐山寄来大量的信函,询问祖国亲人的安危。首只从新加坡出发的带来侨信侨批的轮船,于是年10月中旬抵达汕头。而携带侨信侨批到达厦门港的轮船,到达时间应在10月下旬(具体船期看海关档案里可能会有)。

  当然,任何情况都有例外,原因是这些华侨聚集地以某一地区侨民为主。如果有诏安、东山、云霄的某些华侨掺杂在泉州、同安、漳州九龙江流域的华侨聚居的地方,他们就近投寄的侨批就是从厦门海关进出,然后才送到其家中,这情况在早期并不多。有一枚侨批封是送海澄(现龙海市),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汕头转口,所以就啰嗦了。请看它的邮路:

  背面: 1937.6.2  5:30PM 仰光大圆戳

  仰光SOR 小半圆戳

  汕头 中英文 26.6.17 多寄信 平信 平快 挂号 快递 航空机盖戳

  转 : 厦门和记信局椭圆戳 

  厦门茂泰信局无框戳  横式无框英文戳

  厦门中山路茂泰信局盾形戳

  *新信局 包工到厝 专分大银 不取工资 无框红色戳

  正面: 三格式中英文厦门机盖戳

  侨批上还盖着一个“T”字欠资戳。

  

  浩瀚的侨批,大比例存在潮汕,漳州、泉州、厦门以及其它一些地区,这些侨批,一般情况下都以汕头港、厦门港转口,漳州在潮汕、泉州大侨批区得天独厚,兼具这两大转口港,成为独具特色的奇观,研究漳州侨批可以兼顾两大侨批区的特点。

  《侨批档案》已被列入国家档案遗产,潮汕、泉州的领导和同好们出了大力。作为这一串珍宝中的一环,兼具潮汕、泉州特点的漳州侨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邹求栋 苏通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南日报网址:www.zznews.cn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07-2008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聚 焦
   第06版:汶川地震两周年
   第07版:文化走廊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房车周刊
   第10版:房车周刊
   第11版:房车周刊
   第12版:房车周刊
靖城周濂溪祠
明仁宗广施仁政
垂钓妙文趣联
福建漳州侨批
天气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