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区出现了不少社区便利店。作为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补给站”,便利店被视为最贴近百姓生活的零售业态之一。它不仅是满足人们日常消费需求、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一个街区商业活跃程度的指标。
据福建省批发零售行业协会与福建省东南商务管理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年福建省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年来,福建便利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内行业地位逐步提升。记者走访发现,新南丰、见福、每一天、美宜佳等连锁便利店遍布市区。它们大多开在繁华的商业区或居民小区、写字楼附近。有不少店实行24小时营业,随时为有购物需求的市民提供服务。
刘先生一家在市区经营着一家24小时便利店,店面不足50平方米,商品摆得满满当当。柜台旁还供应“关东煮”、玉米、香肠等熟食。“超市多数在晚上10点左右就会结束营业,24小时便利店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超市的空白营业时间,可以满足一些市民的夜间需求。”刘先生说,他们一家就住在便利店楼上,所以还算方便。
社区便利店面积都不大,销售的产品主要围绕食品、饮料、酱料、卫生纸等,用于市民的日常补给。“社区便利店的商品虽然品种没有超市丰富,但胜在便捷,满足了市民即时随意性的消费。比如,炒菜缺个盐巴或味精,下个楼就能买到;路上口渴了,停下车就能买到水。”说起社区的便利店,市民陈小姐觉得确实让生活更便利。
■本报记者 陈利敏 文/图